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理论评论>文艺评论

翰墨书香五十载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谛印文化   (2020-07-15)  作者:刘志海  

崔春奇

       我与崔春奇是栾城区陈村中学第19班的同窗好友。彼时,春奇的毛笔字不仅在19班,而且在整个陈村中学就赫赫有名。光阴荏苒,倏忽50多年过去,春奇现已熟练掌握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毛体等书法字体。其书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单位和朋友珍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成为当代颇有影响力的书法家。

       回顾春奇50多年成功的书法之路,其经验主要有五:

       一、秉承书法启蒙者和引路人教诲。春奇的父亲崔树人是当地书法佼佼者。小学班主任林荫英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功底深厚。爷爷、父亲、林老师都是春奇书法的优秀启蒙者。春奇9岁便秉承其教诲,认真习书。

       春奇24岁有幸结识在桑梓栾城苏邱下乡的中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自此,春奇把刘炳森说的每天要认真写三十个字,当作必修课。他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不管走到哪里,当天没写够就不睡觉。真正“迷”上书法,“无一日不书”。特别是,春奇得到刘炳森关于书法艺术的具体指导,五十多年攻书不辍,书法水平日见提高。

       二、不断拜师求教。春奇拜了许多书法界老师,坚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的临帖班,分析班,创作班等短训班,特别是连续三年坚持参加中书协的导师班。在刘文华、张旭光、何应辉、铸公、旭宇、李刚田、齐作声、李松等知名导师指导下,收获颇丰,完成对书法本质的认识。

       三、注重丰富文化内涵。只有文化孕育的书法才能有文化品位。为此,春奇在习书同时,阅读大量书籍,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中外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对于老子、孙子、孔子、孟子、韩非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对于李杜、苏辛、四大名著等等传统文化精华都有所涉猎。

       春奇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把字内功和字外功密切结合起来,把碑、帖、石刻、摩崖、竹简、甲骨、钟鼎、匾牌、砖刻和出土文物等同书法相关的知识,都作为必修课。

       文化的滋养,使春奇行笔之时,显得胸有成竹,自信洒脱。

       四、坚持临帖不辍。习书法,临帖才能上道。故此,春奇对历代著名书法家的碑帖几乎都有临摹,从汉碑到行草无不涉猎,尤其对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朝侯小子碑、龙门二十品和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王铎的法帖,心入之深,用功之勤,堪为楷模。

       春奇特别热衷于临习毛泽东诗词手迹,其模仿之勤奋简直达到走火入魔程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毛体对我的影响巨大。没有对毛体书法的学习,就没有我几十年的书法生涯。我行草书的基础主要归功于对毛体书法的反复研练。”

       五、重视习书先做人。刘炳森曾送给春奇毛主席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隶书横幅。该横幅伴随着春奇,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多少年来激励着他,鞭策着他,警醒着他时刻牢记“人贵有自知之明”。

       春奇1969年参军入伍从事文书工作,1973年复员后发愤自学文、史、哲、经济学。他中专毕业教中专,并曾任教研组组长;他文笔犀利,诗歌、散文、公文皆擅长,曾经在一年时间内于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58篇大块文章,成为当时省委、地委各机关抢手的笔杆子;到柏乡县挂职任副书记,体恤民情,善办实事,挂职期满时,乡亲们曾送他9块金字牌匾;他任河北省教育厅老干部处处长近十二年,处里工作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先进、两度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奖章,他快人快语,待人爽直,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

       春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注册教师,中书协河北省书法考级中心副秘书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河北省教育系统的老教育工作者,退休后坚持书教育人,为教师和学生上书法课,深入农村、社区、军营热心为工农兵服务。    

       翰墨书香五十载,梅花香自苦寒来。欣赏春奇的书法作品,犹如闻到一阵阵墨和纸的幽香;这种幽香来自于春奇五十多年对书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来自于他那种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人生品格。(作者刘志海,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    

                            2017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