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理论评论>文艺评论

印之魂丨之四

来源:沧海印社   (2020-06-08)  作者:崔新宇  

       编者按:在沧州,韩焕峰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是中国知名的篆刻家,西泠印社理事,沧海印社社长。他从贫苦的盐碱地上走来,命运多舛,经历坎坷。他痴迷篆刻艺术五十载不离不弃,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给沧州乃至河北的篆刻艺术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沧州作家崔新宇女士专为韩焕峰写了中篇报告文学《印之魂》,记录了韩焕峰轰轰烈烈的艺术人生。谛印中国文化艺术网从本期开始,陆续连载《印之魂》,以期弘扬印学,励志人生。


《印之魂》

崔新宇  著



       他从一个农民刻成了篆刻艺术家,从小学文化刻成正高职称研究馆员,从沧州刻到全国,从国内刻到国外,从地上刻到“太空”,从“沧海”刻到“西泠”,从“瓦斋”刻到央视……五十载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刻出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生命。



《印之魂》书影




韩焕峰先生


字寒石,号瓦痴,别署瓦斋主人。1948年3月生,河北黄骅人,沧州博物馆研究员。现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河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名誉主任、沧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沧海印社社长。

曾担任“百年西泠·中国印”西泠印社大型篆刻海选活动、“金石弘源”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第九届篆刻评展、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等评委。




韩天衡先生题耑

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沧海印社名誉社长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30多年来,韩焕峰创造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沧州文化艺术界,提起韩焕峰的鼎鼎大名,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若能拥有一方韩焕峰的印作,简直荣幸之至。虽然头上有诸多的光环和头衔,但他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从善如流。他以自身的正气与格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赞赏,以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和阳光的个性收获了各界人士的爱戴与信任。


摄于2013年


       有人传说韩焕峰名气越来越大,身价越来越高,已不再随便给人刻印,他的印一印难求。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韩焕峰实在太忙了!慕名求印的人和单位太多了!大到国家、省部级领导出国考察访问,小到各界艺术家、企业家收藏,还有一些书画爱好者渴慕,都仰名前来求印。这些年来,他为朋友无偿治印已无数可计。他说过“一个艺术家在成功的道路上,艺德为本,艺术为末。人一旦被铜臭味迷失了方向,在艺术上不可能有所成就。”

       前人有云:“进取之事,不在于人,而在学术与人品。”“修艺弥贵在德”。他好学重德,为篆刻艺术殚思极虑的同时,不忘树德助人。他将奉献作为一件乐事,他的为人原则是,“跟谁交往都不能让人吃亏,人可以欠我,我绝不负人!”他不但印艺精湛,成就卓越,他做人的那份恳挚与笃诚,淳朴与憨厚的品性在朋友们眼里更是有口皆碑。结识他的名家众多,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傅嘉仪曾这样评价:“韩君的人品印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印如做人,正刀先正心,韩君为人坦率且豪爽,有铁狮子般的勇猛进取精神,并尊师重道,爱护后学,刻苦敬业,坦诚无私。在广大艺友中,口碑甚好……韩焕峰的的确确是位‘大家’!”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义无反顾(原石)


精诚所至


       王北岳说:“韩焕峰先生倾心推广和弘扬篆刻艺术,致力于培养篆刻新人及组织工作。二十余年,勤勤恳恳,舍己为人,献身艺术,难能可贵。”

       庞涌湃说:“作为河北篆刻界的领军人物,韩焕峰组织家、活动家的气魄与能力,是他人无可代替的。其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对师辈的尊崇之心,对同道的坦诚之意对后学的提携关爱之情,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几十个春秋更替,送走了过去的岁月,也送走了前辈与先贤。韩焕峰不但始终以不负他人的准则与同道交往,对这些逝去的恩师同样表达着无尽的恩情与眷念。他尊师重道,尊老敬贤。他说,“这些老艺术家们的治学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他们为沧海印社所做的贡献不可磨灭,我怎敢遗忘!”

       冯书楷是韩焕峰的第一位恩师,韩焕峰始终不忘师恩。他曾亲自筹资为先生出版了一部篆刻作品集。1992年2月,冯先生重病,去世之前,韩焕峰赶时间将冯先生的作品编辑成《冯书楷书法篆刻》书稿。为了让先生生前见到样书,他马不停蹄加班加点,特别要求天津的出版社就近在沧州印刷,并先打印出一册样书,送到先生的病榻。冯先生感动得热泪横流,泣不成声,说了一句:“焕峰,没有你,这些作品的成书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你了却了我一桩于世未完的心愿啊!”一个礼拜后,冯先生毫无遗憾,含笑九泉。不久,《冯书楷书法篆刻》正式出版。先生去世后的第四年,他又为先生立墓碑一通,并亲自撰写了碑文。每到节假之日,他总会到师母家探望。恩师祭日,他同恩师的家人一起缅怀悼念。师母百岁华诞之时,韩焕峰为其庆祝生日,专门举办了一场“恭贺百岁 缅怀先贤”活动。


1982年,韩焕峰向冯书楷先生请教


2009年,韩焕峰为百岁师母张桂君先生贺寿


       康殷先生也是韩焕峰的恩师。韩焕峰家里的正厅始终悬挂着一幅康殷先生所赠大篆“自强”二字,韩焕峰将它作为时时提示诲勉自己的座右铭。康殷先生去世时,他带着亲自撰写的3米巨幅白布挽联,赶赴北京八宝山参加葬礼,表达了对恩师的爱戴与敬仰之情。2016年秋,康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他又与门人积极筹备纪念活动,一起出资出版了纪念专辑,还带领学生李泽成、王滨清一起专程去北京参加纪念活动。发言时,回忆点点滴滴的师恩,感慨地表达了对前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1996年,韩焕峰、方继雯夫妇看望大康先生时合影


2003年,韩焕峰看望师母任兆凤先生时合影


       他是一个为人立世止于至善的追求者,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山东肥城的张志银是一残疾人,做二十四孝大印时,慕名求助于韩焕峰。他精心设计了印稿寄过去,又受托亲自邀请了22位西泠印社社员共同完成,大大提升了印作的品位与档次。后他又为张志银的《百家鉴印》写序题词、写刻铭等。张志银感动至极,拖着残疾的身体,专程两次来沧向韩焕峰致谢!

       他热爱这个国家,关注国家大事。他说:“一位艺术家,必须怀有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情怀,如果离开了祖国,离开了人民就没有了艺术生命。”在韩焕峰眼里的篆刻艺术,不是为个人而艺术,而是为祖国而艺术,为时代而艺术。一切的艺术,只有融入时代的发展,融入社会的进步,才是光辉的,才是永恒的。从“奥运”到“神七”,韩焕峰用印作讴歌了和平与盛世,表达了对祖国强有力的支持与热爱。

       他是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人虔诚,重品轻利。他常说,“社会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不知如何做才能对得起。既然篆刻给了我一切,我也一定要用篆刻来回报社会。”他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却一直热心公益,经常为赈灾义卖募捐,救助失学儿童,力所能及地为需要之人送去资助与慰藉。他经常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那片养育过他的土地,回报那些在他最困难之时给予过他援助的乡邻们。因他多年来多次参加、支持家乡的文化活动,被黄骅市政府授予“文化贡献奖”。

       他爱才好士,对社员关怀备至,他奖掖后学,甘为人梯。“篆刻不仅仅是艺术才华的个人展示,更是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光大。”他胸襟豁达,不计报酬,他从家里拿出经费办社庆,办展览,他用自己的钱给优秀者发奖金。2006年10月,他制定了《沧海印社篆刻创作奖励实施办法》,凡是在国展和西泠印社评展中获奖的社员,按获奖等级颁发奖金,从1000到3000不等,还要召开集体会议对其进行表彰。十几年来,他发出的奖金不下几万元。他亲手培植推荐冯宝麟、李泽成、孙长铭加入了西泠印社。


为汉画像石《迎宾宴饮图》题跋


       他经常给社员们进行篆刻艺术公益讲座,他先后到泊头师范学院、献县、肃宁、青县等地进行讲座。他这样说,“刻印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是我想从中索取什么,而是想通过这门艺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沧海印社从成立以来,至今已经五次换届,所有社员皆众口同声一致推举,韩焕峰也一直连任社长之职。他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而是把自己所做的一切贡献,都看成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报答;他把社会上的种种赞誉和信任,都转化成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他永远忘记自己,却总是想着别人。2018年10月,他的学生刘果鑫第一次举办书法、篆刻展览,于情于理韩焕峰得去给学生擂鼓助威。而韩焕峰正因病住院,于是他说服了大夫,强打精神,拖着病体,赶到黄骅去参加了开幕式。

       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不拘小节,谦恭虚己。每遇老一辈向他求取书印,或朋友有需求但又不便时,他都会骑着一辆自行车亲自送上门去。如今韩焕峰已七十有余,依然不辞辛苦,不惧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用他的善良和热忱感召着周边的亲朋好友。


2015年,韩焕峰与夫人董瑞在展厅


       前些年,每逢节假日,韩焕峰总会收到国内外朋友寄来的贺卡,花样繁多,琳琅满目。让韩焕峰最难忘的是200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先生寄来的贺卡。他很满意自己目下的状态,他说:“我非常知足,因为篆刻收获了很多朋友,我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志当盛景  耻于疏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韩焕峰人送外号“沧州铁狮子”,他行事立身,都带着铁狮身上的不卑不亢和不羁不屈。他身材魁梧,走路生风,高音大嗓,声如洪钟。他“言必信,行必果”,雷厉风行,立竿见影。看似粗线条,却粗中有细,敬小慎微;他为人豪放敞亮,为文却严谨精细;他雄强干练,古道热肠,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杨鲁安说:“焕峰天天在呼喊,天天在奔跑,丝毫也不知道劳累,好像他那魁梧的身架是前生就专为数以万计的石印而造就的;他那响如洪钟的大嗓门儿是专为弘扬印学而长就的。”夏恩龙说他:“魁梧的身躯,粗旷的线条,宽阔的前额,坚韧的下巴,勾勒出他的一幅速写,而咸腥的海风和碱滩的雄浑,则铸就了他坚强深厚的灵魂。”事实上,他就是一个有着大格局、大气魄、大气象、大情怀之人。


2009年,韩焕峰在无锡


       韩焕峰一生为自己刻过四枚斋馆印,这四枚印章代表了韩焕峰大半生的奋斗历程。一为“不息斋”。取《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表达了锐意进取的志向;二名“瓦斋”。因无力购得上好石料,遂用砖瓦替代,显示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为“寒石庐”。因寒喻清贫,石为印材,且坚硬执著,喻励志弥坚;四为“印上楼”。一喻沧海印社从平房搬到二楼,二喻印艺与印社皆“更上一层楼”。

       韩焕峰的“印上楼”在群艺馆二楼。屋子里一盆正在盛开的蝴蝶兰,一盆长了乒乓球大小橘子的橘树盆景,两盆凤梨丹尼斯。韩焕峰给我介绍着,办公桌椅是博物馆支持的,书柜是运河区地税局的朋友送的,沙发、衣架、书案、毛毡等都是社员们送的。墙上挂了两张合影,一张是1985年印社成立时的照片,另一张是2015年三十周年社庆集体合影。另外就是韩焕峰亲书的“印上楼”。他指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给我看,感慨而幽默:“看我年轻的时候,一头浓密的头发,多帅!”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恍惚间韩焕峰就从青丝变成了白发,从年少变成了古稀,他却依然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篆书  邓石如联


       他是一个终生对篆刻执著的热爱者,篆刻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他就是为篆刻而生,为篆刻而活,他多半生的心血都用在了篆刻艺术上。他一生治印数万方,生生将沧海印社刻出了名声,刻向了全国,刻向了世界,可谓万古流芳。面对一片喝彩声,他没有自我陶醉;成就面前,他也没有选择坐享荣誉。他丝毫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他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淋漓尽致地表达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1989年,韩焕峰与沙孟海先生合影


1989年,韩焕峰与刘江先生合影


1997年,韩焕峰与刘自椟先生合影


       “我只要一拿起刻刀,心中就似有波涛滚滚,促使我将满腔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把刻刀表达出来。”他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便神情专注,旁若无人。他最美的样子就是坐在那张斑驳破旧的办公桌前,左手握石,右手操刀,一刀一刀,刻得认真,刻得仔细。随着一层层的石粉簌簌落下,韩焕峰进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

       韩焕峰说,“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收获成功。”他几十年刀刻不止,笔耕不辍。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他写下了几万字的心得笔记,收集的印拓几尺之厚。他在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过数千枚印章作品以及20余万字文章,编著出版了30多本书,在国内外各种权威性大赛中摘得奖项。对于一个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韩焕峰来说,他的故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韩焕峰却用实力打破了这个神话。他用毕生的精力,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向世人展示了一部印人的坎坷与辉煌历史。


1998年,韩焕峰与王北岳先生合影


2003年,韩焕峰与沈鹏先生合影


2003年,韩焕峰与韩天衡先生在杭州合影


2003年,韩焕峰与日本梅舒适先生在杭州合影


       如今的韩焕峰已年逾古稀,白发丛生,还依然经常三更不息,闻鸡起舞。他是一个永远不知疲惫的人。有人问他精力咋会那么充沛?韩焕峰大笑:篆刻助我啊!

       韩焕峰更忙了。他受邀参加交流活动及高端艺术研讨会,参加中央电视台活动,继续组织社庆、展览等,将沧州的篆刻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诗人如月先生赞曰:“一方寒石,历经了七十载砥砺后华光四射,以其承载的甲骨篆籀等深邃的仓颉文脉,靓丽了桑梓沧州乃至泱泱华夏暨世界的舞台。”


跋经亨颐砚铭


       而他说:“一切的成就都属于过去,一切都还要从零开始。后面还有许多事情等着让我去做,虽然我已年逾七十,但我的心里仍是一片绿洲。我会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刻到老,直到我生命的终止。”陆游说“壮心未与年俱老”,苏舜钦说“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韩焕峰就是永远活在年轻中而耻于闲散的一个人。

       刘桂茂先生说:“韩焕峰就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他就像一个陀螺,一直不停地转”。2019年伊始,他又开始筹划“沧海印社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命题篆刻作品展”。下半年筹备“沧海印社成立35周年金石书画展”,将在2020年4月28日开展,主题为“印象沧海”,一束强光又照亮了沧海印社。


篆书  一勤天下无难事 百忍堂中有太平


       红色是中国人的幸运色,红色承载着红火与希望。韩焕峰的一生没离开过红色,鲜红的印章也给他带来了一生的斑斓光辉。



结 语



       给韩焕峰写文字,是一项重任。材料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坐到电脑前竟无从落笔。韩焕峰的事迹太丰富了!如同百花园里盛开的鲜花,哪一朵都绚丽无比。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从贫苦的盐碱地上走来,经过无数风霜雪雨,走过了七十年不懈攀援又波澜壮阔的人生里程;他从70年代开始立志篆刻,一生操刀镌石,磨砖砺瓦,将自己刻成了沧州篆刻界的一支巨擘和图腾;因为他,沧州的篆刻气象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回顾韩焕峰五十年的艺术历程,从沧州刻到全国,从国内刻到国外,从地上刻到太空,从“瓦斋”刻到央视,从“沧海”刻到“西泠”,从农民刻成国家干部,从小学四年级刻成正高职……五十年“刀下留情,石上存诗”,五十载于方寸之间,绘人生蓝图。他披肝沥胆,拓荒奋进,用一把刻刀刻出了一段沸腾的生命,用一杆铁笔刻出了一场卓越的人生。而今,他的生命仍在继续沸腾。

       五十年很长,韩焕峰多半生都在这条不归路上艰苦跋涉,拓土开疆,求知拼搏;五十年也很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韩焕峰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沧州这片土地上奏出了一曲优美的旋律。他不但续写了一段印坛神话,同时为沧州的印人们拓制了一个看得见的“印之魂”。

       愿韩焕峰的艺术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019年5月9日  于合璧轩


       本文刊登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9年第7期



自 白


韩焕峰


小学肄业,

出身农民。

正高职称,

西泠印人。

岁月吝惜儿,

少年失双亲。

时代的铿锵汉,

社会的自强民。

有矢皆有恒,

一生求奋进。

有苦已去且来甜,

年逾古稀乐天伦。

负重能致远,

敢爱且敢恨。

淡泊名与利,

富贵视浮云。

读书似春蚕缚茧,

日不秉书不宁神。

认认真真作艺,

规规矩矩做人。

耳聚谀语堆耳垢,

心留诤言洗心尘。

物质享受非己愿,

精神财富唯自尊。

扬帆济沧海,

印社聚精昆。

印花殷切红,

镌石乐吉金。

同舟共济远航,

砺学砥行精进。

形端表正志不移,

书印撰文伴终身。


戊戌春月于瓦斋

《印之魂》作者


       崔新宇:原籍南皮,沧州市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现任沧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沧州市微电影协会副主席、沧州市国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国学》杂志责任编辑。擅长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体写作,至今积累创作100余万字,多篇文章获奖。作品散见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风》《沧州日报》《无名文学》等多家报刊,著有散文集《默写幸福》,报告文学《印之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