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理论评论>文艺评论

印之魂丨之三

来源:沧海印社   (2020-06-05)  作者:崔新宇  

       编者按:在沧州,韩焕峰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是中国知名的篆刻家,西泠印社理事,沧海印社社长。他从贫苦的盐碱地上走来,命运多舛,经历坎坷。他痴迷篆刻艺术五十载不离不弃,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给沧州乃至河北的篆刻艺术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沧州作家崔新宇女士专为韩焕峰写了中篇报告文学《印之魂》,记录了韩焕峰轰轰烈烈的艺术人生。谛印中国文化艺术网从本期开始,陆续连载《印之魂》,以期弘扬印学,励志人生。


《印之魂》

崔新宇  著



       他从一个农民刻成了篆刻艺术家,从小学文化刻成正高职称研究馆员,从沧州刻到全国,从国内刻到国外,从地上刻到“太空”,从“沧海”刻到“西泠”,从“瓦斋”刻到央视……五十载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刻出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生命。


《印之魂》书影




韩焕峰先生


字寒石,号瓦痴,别署瓦斋主人。1948年3月生,河北黄骅人,沧州博物馆研究员。现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河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名誉主任、沧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沧海印社社长。

曾担任“百年西泠·中国印”西泠印社大型篆刻海选活动、“金石弘源”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第九届篆刻评展、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等评委。




韩天衡先生题耑

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沧海印社名誉社长


如日之恒  如月之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韩焕峰没有止步于这些成绩的获得,而是率领着印社再接再厉,继续攀登。他一边办刊、著述、办展览、搞培训、邀请艺术名家前来讲学,一边探索印艺,孜孜不倦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2001年,韩焕峰在沧州铁狮子前留影


       中国的雕刻文字始于殷商的甲骨文、周代的钟鼎文以及秦代的石刻等,因所用字体多为篆书,后移入印章内,故称之为“篆刻”。它是一种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韩焕峰认为:“篆刻艺术应尊重秦汉至明清以来的脉络,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按艺术规律行事,用当代的视角去认识、发掘、继承和发展篆刻艺术,才能开拓出既古又新的天地来。”他以书入印,追求高格,以独到的视角和创新理念赋予了篆刻艺术新的内涵,创造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印风。


2006年,韩焕峰在创作


       韩焕峰每天与石为伍,几十年沉醉痴迷,他将艺术构想拓印到每一块瓦当与印石之上,他用陶然喜悦和艺术技巧表达着对审美的追求。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每治一方印,从章法开始,反复推敲,巧思寻探,端正己容,凝神静虑,排除杂念。印稿落墨上石时,更需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运用肩、肘、腕、指之力,握刀要稳,下刀要准,行刀要狠,心手相应,一气呵成。秉刀而思生,精神爽旺,心情舒畅,忘却疲劳。因此说,篆刻能练功开胸,调摄情感,陶冶心灵。”

       韩焕峰的生命已然活在他的篆刻世界里。他将篆刻看作是有生命智慧的艺术语言,把印学看作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他始终如一地痴于篆刻,他将篆刻与生命的趣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满腹豪情付诸于方寸之间,创造了一个篆刻界的传奇。


穆如清风


西泠印社中人


长乐无极(附原石)


气象万千(附边款)


       为了坚持始终,他给自己刻“每日刻一瓦”“一把拙刀三百瓦”二印自勉。同时,在与各个不同风格的篆刻艺术家交流过程中,韩焕峰的篆刻艺术也突飞猛进,飞速提升。他早年跟冯书楷学习齐白石先生的单刀直入刚健豪爽,又得益于大康先生苍浑朴厚的古玺印风。他熟谙商周甲骨秦汉封泥古玺,秦权诏版汉瓦六朝造像和明清各派诸家印作精华,再融入他宏阔的魄力和器识,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印风。他的印作方正端庄、典雅浑穆、气象宏大,风格鲜明。正是字如其人,印如其人,他的印就像他的人,有性格,有棱角,一笔一画透着大气与洒脱,带着黄骅大野的质朴宏阔之风,粗犷而豪迈,痛快而霸气,酣畅而淋漓。

       杨鲁安先生说:“韩焕峰倾爱齐白石印风,故其刀下能迸发刚健豪放之情。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刀工凌厉、剥琢之声可闻。学齐之外,还上追秦汉,下晚清及近代诸家,博涉多优。而更尚康殷先生,学得其刀法,得其心法。故其印作刚柔相济,别有怀抱的境界。”


1983年,韩焕峰与黄琦先生合影


1988年,韩焕峰与大康先生合影


1989年,韩焕峰与傅嘉仪先生合影


2003年,韩焕峰与陈礼源、王北岳先生合影


2008年,韩焕峰与杨鲁安先生合影


 他的印作越来越深刻,显示了他多年积淀的深厚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艺术修养。他是用思想之笔进行审美创作,以蕴含生命力量的线条,构筑起开合有致、动静相宜的空间。他的印是活的,亮着风骨,含着内蕴,有着强劲的生命力。

 篆刻从“砖、瓦、陶”文开始,到青铜锲铸,再到石材镌刻,印材拓展,文质延伸。加之后人在其内容、形式、技法上继承和创新,一步步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内涵。宋代以后文人加入治印的行列,变制印为治印,“以印言美、以印言志、以印言情、以印言趣、以印言事、以印言史。”一件印章作品的诞生,植入了美学和诗学的浪漫,更有了哲人般的思考。

 韩焕峰经过反复探求研究,悟到篆刻之精髓。他以为篆刻作品必须要有美。他说:“在篆刻创作中,没有美学思想的作品,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美学思想对于艺术表现技法来说,可以理解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篆刻之美具有空间构成与时序进程的两重性,篆刻的空间形式有赖技法完成;而刀石相击之间的美,刀笔相生的意韵,刀刀迸进过程中刻下的痕迹,表现的是一种时序之美。韩焕峰的印便兼汇了空间和时序之美,印风深邃古典,不入流俗,体现出一种特立不羁的艺术格调。


篆书  曹操《龟虽寿》四条屏


       笔者不谙篆刻,直观韩焕峰的作品,为其总结出“四美”。一为气势之美:气象浑穆,笔力雄健,精神飞扬;二为刀法之美:深浅峻厚,跳跃灵动,洒脱飘逸;三为结构之美:疏而不空,满而不塞,厚而不浊。四为艺术之美:如铸如刻,错落有致,动静相宜。总之,韩焕峰的印粗而不野,工而不板,巧拙相间,有疏有密,收放有度,常令人观后而难以忘怀。

他擅于把握文字的意趣,在传统的基础上,广采博取,融古纳今。其章法,因势生变,不拘一格;其刀法,冲之干脆,切之浑朴。他自出机杼,直抒胸臆,大胆创新。“轻重有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之神。”他的印自然而成,存自然之美,加上了他的学识与风骨,更具有了“音乐的节奏,诗歌的意境,舞蹈的动感,绘画的韵味,以及建筑的力量”,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统一的炉火纯青之境地。

       陕西著名篆刻家傅嘉仪赞曰:“其印风涉猎广泛,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无论古玺印、秦汉印、流派印、甲骨、造像、肖形、古币、瓦当等都做了深入到研究,可谓‘追慕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刻古玺印,古朴遒劲,白文汉印苍浑厚重,尤得赵之谦、徐三庚、黄牧甫、齐白石之印式,所摹刻造像,瓦当具有普世肃穆之气,肖形印,朴拙空灵,赋予动感。”“方寸自有金戈铁马,刀笔微芒如同琴心剑胆。”

       艺术贵在个性,更贵在灵性与独创性。韩焕峰有着天生的慧根及悟性,有着艰辛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加上刻苦攻读,集腋成裘;他学养深厚、技法精良,于古老中寓新奇、拙朴中见灵巧,学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落他人窠臼。他的印自成一派,雄浑苍劲、气势磅礴,有着燕赵的豪气,秦汉的风骨,气格高古、奔放豪纵、兼汇众妙极富有时代特色。

       中国书协副主席黄绮先生说:“焕峰篆刻的瓦当高于摹印,朴实中有活力,用此法移入印章内,可树一帜。”


篆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四条屏


       台湾篆刻泰斗王北岳言:“韩焕峰的印章有一种古朴大气,一种磅礴之势,喷薄而发之势。典雅中又率真,平静中见真情,俊俏中透骨力,一种‘大美不言’的平和宁静与深刻。观其印常有‘气壮山河,心雄万夫’之感,其感染力之强,尤为人之不及。”

       如今,韩焕峰的印作被国内外的许多名馆、堂收藏,他的《砖瓦治印之浅见》《略谈篆刻艺术的残破美》《浅析齐白石印风形成》《篆刻残破刍议》《沧州印人勾稽及沧州篆刻发展综述》等理论文章,被编入《全国首届印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首届篆刻学暨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作品集》。他的书法篆刻作品被编录到《中国书法艺术大成》《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等数百部书籍。

因此,有人说“韩焕峰的艺术成就,足以彪炳青史!



不改初心  矢志修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在弘扬篆刻艺术的道路上,韩焕峰一直没有停下他的脚步。基于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他始终自励自勉,发愤图强,在他身上体现出一种矻矻以求的进取精神,一种勤奋执著的敬业精神。他把篆刻当成一项生命特征艺术,将弘扬印学艺术作为民族担当大任,几十年如一日,足履实地,呕心沥血,一步一个脚印,和沧印人一起将篆刻这种小众艺术,发展成为尽人皆知的大众艺术,将小印章做成了大文章。


摄于2005年


       韩焕峰成了沧州文艺界的知名人物,全国各地以及国外邀他讲学的,邀稿的,求印的,邀做当评委和艺术顾问的络绎不绝。他并没有为这些成就而自我陶醉,趾高气扬,而是不改初心,砥砺前行。任何一项活动结束后,他又全力以赴与同仁们投入到另一个活动当中。

       田松林说:“韩焕峰是个从不知劳累的燕赵汉子,一旦在他大洼人吃苦耐劳,勇武憨直、坚韧倔强、敦厚自奋的性格中,注入了文化内涵,秉承了铁狮子精神,他就会发挥出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般的作为。”

       自沧海印社成立以来,他和社员们除了参与全国或国际权威性的篆刻艺术大赛和大展,还先后举办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展览和赛事,如“振兴沧州・篆刻命题创作展”“全国印社篆刻联展”“全国城市印社篆刻联展”“河北省首届篆刻刻字艺术展”“中外名家百茶书印道请展”,以及沧海印社成立周年社员作品展等二十余次大中型展览。还主编出版了《中国印学争鉴》《当代篆刻家大辞典》等十余部(集)辞书。


千印楼(附边款)


作为沧海印社一社之长,他见证了印社全部的艰辛与成长。沧海印社从成立之日开始,一路蹒跚,栉风沐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弱到强,三十多年以后,从一株幼苗,长成一棵枝繁叶茂、葳蕤生光的参天大树。而今,已由当初的35人发展至166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就48人,西泠印社理事1人,社员3人。韩焕峰一直在集聚、培养人才,沧海印社成了培养后起篆刻人才的一个摇篮。他们办报著书,举行理论研讨,积极参与国内与国外赛事。三十年间共刊发《沧海印》报106期,出版学术及印集书籍100余部;在国内外各种权威性书法篆刻大赛中,共有180余次入展、获奖。应邀参加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展览、活动。韩焕峰还作为河北唯一的特邀作者,参加了西泠社首届“中国印”大展。以韩焕峰为首的沧海印社成为了燕赵大地上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创作实力最强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对中国北方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5年4月28日,沧海印社成立大会


1995年,沧海印社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


2005年,沧海印社召开第三次全体社员大会


2010年,沧海印社召开第四次全体社员大会


2015年,沧海印社召开第五次全体社员大会


       为了激励社员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同时扩大印社对外的交流和影响,他成功策划了五次沧州印社周年庆典。他组织印社人员,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庆典,为沧海印社做一个小结;每隔十年举办一个大型庆典,同时举办大型展览或请知名篆刻家前来讲学。活动包含了庆典大会、名家题贺展、社员篆刻展、印社成果图片展、赠作品集等系列环节。每一次庆典都是一次印人相聚交流的一次盛会,同时显示了沧海印社庞大的脉络人气。

       2015年4月,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沧海印社以“三十而立,沧海扬帆”为主题,举办沧海印社成立三十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各级领导及企业家、书画艺术界鸿儒、新闻界朋友1000余人齐聚沧州博物馆,共襄盛举。全国各地印社、各艺术团体、国内外篆刻及书法名流等纷纷题词祝贺,西泠印社等友好社团亦派人前来祝贺。这一天群贤毕至,书家荟萃,金石璀璨,向世界展示了沧海印社的成长历史和瑰丽的艺术成就。

       印社网络部拍片整理,加文字配送发到网络。中国篆刻网、燕赵都市网、土豆网、今日渤海网等多家网站将这次庆典盛况进行了滚动转播,点击率达到了七位数之多。


2003年,韩焕峰与梅舒适、沈鹏、刘江在一起


2003年,韩焕峰与沧海印社同仁参加“西泠印社华诞”大展


2007年,韩焕峰与沧海印社同仁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百年西泠·中国印篆刻海选活动”


2007年,韩焕峰率沧海印社同仁参在杭州举办的加“百年西泠·中国印篆刻海选活动”


2005年,沧海印社为在“第五届新人新作展”中获奖作者颁发金奖


       如今,韩焕峰已是饮誉海内外的知名篆刻家,也成了沧州印学界的一面旗帜。有了他,沧海印社才有了三十多年的兴盛不衰。他成功地让篆刻艺术成为沧州乃至全国的一种艺术气象,不但光耀了沧州乃至河北篆刻艺术,而且铸就了中国篆刻艺术的成功与辉煌。

       大典以后,韩焕峰又耗时一年半,竭尽心力,亲自完成了一项浩繁的编纂工程——一部沧海印社活动及成就全集——《沧海印社三十年》(上、下卷)。


篆书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这卷沉甸甸的书就像两块方砖,无论实际重量,还是内容含量,都分量十足。书的封面以天蓝和海蓝色为主色,有海,有云,暗含了“沧海印社”的“沧海”内容,或者还有“历史的天空”和“海纳百川”之意。全书近千页,纳百万字,夹排两千幅图片和三百张报剪,序列规整。图文并茂,记录详实;以类归纳,纲举目张;攫微理纷,存史鉴今。它集史料性、学术性、艺术牲、文学性为一体,包罗了沧海印社成立三十年来的活动历程,全体社员均载入其内。它叙述了沧海印社成长的历史,记载了沧印人30年来所有的辛勤与努力、成就与艰辛、品位与荣誉。它像一个印学界的百科全书,被人们誉为一部涵盖了思想意义、艺术特色、人文关怀及社会价值的传世之作。它不但是一部史志型的书籍,一部可读之物,更是一部励志之书,填补了全国印社成长史上的一项空白。为印社留下三十年翔实史料的同时,启迪、激励着后人追随前辈的足迹,传承并弘扬沧印人自强不息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诗经里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事情都能善始,却显见能够善终。像韩焕峰这样从始至终,不改初心的艺术家实属难得。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情。韩焕峰做到了,他就是为了篆刻艺术持之以恒而倾其一生的那个人。


《印之魂》作者


       崔新宇:原籍南皮,沧州市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现任沧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沧州市微电影协会副主席、沧州市国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国学》杂志责任编辑。擅长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体写作,至今积累创作100余万字,多篇文章获奖。作品散见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风》《沧州日报》《无名文学》等多家报刊,著有散文集《默写幸福》,报告文学《印之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