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理论评论>文艺评论

印之魂丨之二

来源:沧海印社   (2020-06-01)  作者:崔新宇  

       编者按:在沧州,韩焕峰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是中国知名的篆刻家,西泠印社理事,沧海印社社长。他从贫苦的盐碱地上走来,命运多舛,经历坎坷。他痴迷篆刻艺术五十载不离不弃,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给沧州乃至河北的篆刻艺术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沧州作家崔新宇女士专为韩焕峰写了中篇报告文学《印之魂》,记录了韩焕峰轰轰烈烈的艺术人生。谛印中国文化艺术网从本期开始,陆续连载《印之魂》,以期弘扬印学,励志人生。


《印之魂》

崔新宇  著



       他从一个农民刻成了篆刻艺术家,从小学文化刻成正高职称研究馆员,从沧州刻到全国,从国内刻到国外,从地上刻到“太空”,从“沧海”刻到“西泠”,从“瓦斋”刻到央视……五十载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刻出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生命。


《印之魂》书影




韩焕峰先生


字寒石,号瓦痴,别署瓦斋主人。1948年3月生,河北黄骅人,沧州博物馆研究员。现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河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名誉主任、沧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沧海印社社长。

曾担任“百年西泠·中国印”西泠印社大型篆刻海选活动、“金石弘源”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第九届篆刻评展、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等评委。




韩天衡先生题耑

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沧海印社名誉社长



聚薮沧海  陌上花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增广贤文》

       韩焕峰出名了,他的印章走进众多人的心中。各种邀稿信,邀请函,仰慕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飞到韩焕峰的办公桌上。其中有书画家、音乐家、作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之人。韩焕峰是个认真之人,每一封信他都认真地读,认真地回复。他在信中看到了许多溢美之词,也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沧州的篆刻艺术始终处于一种涣散的无组织境地,沧州各地来自各行各业的篆刻爱好者们,同处于一种渴望学习而欲求无门的境遇。


摄于1985年


       韩焕峰动心了,他们太需要一个组织了!他好似看到了这些渴求者们渴盼的目光,随即萌发了成立一个专门的印学研究组织的想法。他要为沧州的篆刻事业做点事情,他要为这些篆刻者们找个家,更为专门从事篆刻艺术的传承、弘扬及研究搭建一个集中、永久又便捷的平台。他找到同好张之、孙铁宝、刘芳庭一起策划商议,将这个设想说与他们,竟得到了同声一辞的支持与回应。

       于是,他一边联系着篆刻艺术界的爱好者,一边考虑着印社机构人选和一系列的筹备工作。沧州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等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一路绿灯,水到渠成,一切准备就绪。1985年4月28日,季春末的日子,阳光明媚,春风添暖,沧海印社成立大会隆重召开,燕赵大地上的首家印学组织——“沧海印社”正式宣告成立。印社筹备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篆刻家康殷、徐之谦分别为印社题写了社名;西泠印社发来了贺电;康殷先生因故不能前来,特别从北京写来“振古如斯”四个大字,以资祝贺;黄绮、刘江、胡公石、沙曼翁、刘艺、高式熊、周哲文等数十位全国知名书法篆刻名家都寄来贺词。众望所归,韩焕峰全票当选首任社长(兼秘书长)。张之、孙铁宝、刘芳庭被选为副社长,特聘请中国书协副主席黄绮为名誉社长,首批社员33人。沧海印社的成立成了沧州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她不但填补了沧州乃至河北印学组织的一项空白,同时,在沧州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沧海印社如一艘挂起航帆的小舟,吹响了印坛航行集结号。


1985年4月28日,在沧海印社成立大会上韩焕峰当选社长时就职发言


       印社成立当天,同时举办了“沧海印社首届社员篆刻作品展”和“冯书楷篆刻展”,并特邀老篆刻家孙竹、冯书楷莅沧讲学。韩焕峰从此链起了沧州大地上的篆刻艺术前辈及爱好者,这个组织成为了沧州篆刻人才的渊薮,并籍此培育了一批批印学新人。


1985年4月28日,沧海印社成立时,韩焕峰(前排左一)与到会领导和部分社员合影


       印社成立后,韩焕峰一边刀耕不辍,继续前行,一边投入精力于印社,壮大组织,提携后学。为了弘扬印学发展,给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园地,以期提高印艺,发现培养篆刻人才,韩焕峰开始筹划创办一份印社社刊。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第一没有专职人员,第二没有资金。韩焕峰说得实在:人员方面我盯着,社员谁有时间谁来;资金方面实在不行,就拿我的印换钱!他真的将慕名前来求印的酬金,全部放到了印社做办刊费用。社员们多是公职人员,白天没有时间参与,就业余时间来做。韩焕峰先确定了办报宗旨:刊载篆刻作品、发表理论文章、介绍沧州印人、开拓艺术新路。然后,亲自从诸多封信稿中筛稿,组稿、审稿、定稿、排版校对,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从不含糊。为此经常忙得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80年代的印刷工艺还停留在油印铅字排版的基础上。最初两期报纸都是用打字机打字,再用油墨印刷。每一张报纸,都是这样咔嚓咔嚓手工印出来的。为了省钱,上面的36枚印章,是在报纸油印出来后,再一个个用原石钤上去的。400份报纸,36方印,光盖章就得需要几个小时。眼睛熬红了,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揉揉眼睛继续干。终于,1986年4月,第一期《沧海印》正式出炉。这个由几个人组成的“草台班子”,硬是办出了一份内容丰富、独具特点、气场十足的漂亮的印人小报。


1985年,韩焕峰与学生吴雪君手工钤盖《沧海印》


       韩焕峰依稀记得1986年9月的那个月夜。沧州日报社的车间里,韩焕峰正和几位印友在打样机上出刊,随着打印机咕噜咕噜的辗转碾轧声,一张张带着墨香的小报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孩子,翻滚跳跃着。他将这些报纸带回家,再分别将20枚印章一张张小心翼翼地钤上去。看着朵朵殷红的印作,像花一样开在版面上,韩焕峰喜不自禁,劳累全无。完全钤完400份印章,已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他伸伸懒腰,并不觉疲惫,反而满身轻松。走出屋子看见满地的月光。联想到这一段时间的成果,突然来了兴致。他清了清嗓子,随口唱出了那段经典唱段——“早也盼,晚也盼……自己的队伍来到眼前……”静谧的夜里,这声音听起来春风得意,信心十足,成就满满。

       有人问:做这些无名又无利的事,你们到底为了什么啊?韩焕峰不假思索,掷地有声:为了光大印学,弥补沧州篆刻艺术的空白!韩焕峰就是这么一个敬业付出、抛却小我、高尚无私之人。

       一期又一期,《沧海印》从八开两版发展到如今的四开四版,从油印手钤,改为铅印,直到2000年后,才完全改为激光照排。韩焕峰十几年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终于感动了“上帝”,财政部门为此拨款1000元,很多企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从此,这份报纸便有了长久的生存能力。


1985年,韩焕峰在青县篆刻学习班上与学员合影


       在韩焕峰的感召下,篆刻艺术在沧州渐渐开花结果,显现出繁盛的生命力。《沧海印》的刊出成为发展篆刻艺术交流活动的阵地,大大提高了社员们的积极性。社员们在这里发表作品,展开印学学术交流,显各家之长,谈一己之见,通过切磋交流,提高印艺及艺术修养,同时培养推介了大批篆刻新秀。韩焕峰不但把篆刻艺术推出了沧州,吸引了全国的篆刻爱好者在这里聚焦交流,结缘进步,而且把《沧海印》打造成沧州纸质传媒的一道艺术风景。截止到目前,《沧海印》已刊出了106期。它不仅是印社的一份社刊,更是印学界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承担了一份传承好弘扬国粹艺术的义务和责任。




硕果累累  辉耀沧州



       “有恒之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百折不挠,铁杵成针。”——荀子

       古圣贤的这句话好像专为几百年后的韩焕峰量身而作。韩焕峰在篆刻这条道路上锲而不舍,风雨兼程,以一种义不容辞与奋不顾身的责任与担当,让这门国粹艺术在沧州落地生根,并且赋予了她永久的生命力。30多年来,他先后培养了冯宝麟、李泽成、吴学军、孙长铭、吕铁元、唐中元、孙宏伟、陶殿甲、苗俊昌、杨润浩等20多名印坛新秀,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其中4名成为西泠印社社员。他们在全国篆刻大展和西泠展上屡屡获奖。韩焕峰不仅是开创沧州乃至河北印学的第一人,还将沧海印社培育成了一棵蜚声海内外的参天大树。


摄于1986年


       韩焕峰不但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以超强的能力与胆识,为沧海印社擘划着未来。他带领沧海印社陆续组织了极具影响力的全国印社篆刻展览、沧海印社社庆、编印书籍等一系列的活动,同时携社员参加国内外篆刻艺术大展,与全国各地及国外的艺术团体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关系,架起了一座海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

       1986年,在中国汉字硬笔(含篆刻)书法大赛上,韩焕峰的篆刻作品于近百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1987年5月,其印作“新气象”“龙纹瓦当”荣获首届“爱国杯”海内外书法篆刻大奖赛银奖;10月,“黄骅渔乡书法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他的篆刻作品获得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沈鹏和陆石的高度赞扬;12月,在台湾《印林》杂志举办的“命题竞刻”中,韩焕峰作为大陆唯一一个参赛获奖者,其作品“忘怀得失”被评为佳作。

       1988年,沧州有史以来的第一本印谱《沧海印社篆刻集》,经韩焕峰整理编著,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面世,成为全国地市级印学组织屈指可数的公开出版的印谱。

       1989年6月,韩焕峰作品“玄武湖”“梅花山”“夫子庙”等在《今日江苏》篆刻大赛中获得金奖;9月,他应邀参加在南朝鲜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大展》。其作品连续三年在日本东京都小平市和鸟取县展出。

       1990年6月,“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大展开始,共收到两万多件投稿作品,评选揭晓只有500件入选。为了不留“遗珠”之憾,韩焕峰与张之以超人的胆略和魄力,克服种种困难,在余下的作品中选出340件优秀作品,汇集编辑成《墨海遗珠》一书,由天津杨柳画社出版,在当时书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时任《青年书法报》的总编郭恒赞曰:拾遗补缺创奇闻,慧眼掬珠冀北人。

       1996年11月,应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邀请,韩焕峰赴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暨交流和篆刻专题讲学。同时在新加坡举办为期七天的个人篆刻展,第一次将篆刻艺术带到了海外。后分别于1999年8月、2006年3月应邀再次赴新加坡参加“河北·新加坡书法联展”和“第七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得到该国总统纳丹的亲切会见。


1996年,韩焕峰应新加坡书协邀请举办个展时与陈声桂朱碧妹夫妇合影


       1997年,韩焕峰被吸收为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影响力最大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韩焕峰是西泠印社建社近百年来在燕赵大地吸收的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位社员。


1989年,韩焕峰(前排右一)参加全国印社篆刻联展筹备会,和时任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先生(前排左六)合影


       1999年1月,河北省书法协会篆刻研究会成立,韩焕峰被推选为会长,成为燕赵印坛的掌门人。他精心谋划着更高更远的蓝图,提出了“打造河北印坛品牌,树立燕赵印人形象”的口号。同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沧海印社立足于全国印坛先进之林。

       2001年,韩焕峰书法作品“花好月圆人寿  风和海晏年丰”,荣获“联合国2001世界和平年美术大展”铜奖。

       同年,建党八十周年之际,韩焕峰应邀为嘉兴南湖红船博物馆烟雨楼撰书“湖中叠浪迎明月,船上聚贤唱大风”联,再现了当年几位共产党人在一艘小船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景,表达了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展览过后,该馆筛选了部分作品永久性收藏陈列,韩焕峰的作品与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文学家郭沫若、贺敬之及书坛巨擘启功、沙孟海等人的作品一同收入其中。

       2002年10月,韩焕峰在沧州举办了“河北省第二届印学研讨会”“河北省首届篆刻邀请展”,编辑出版了河北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河北印学研讨文集》。

       2003年,密山市政府投资百余万元,建“吉祥铜钟”。钟体高2.2米,周长3.8米,铜钟四周铸四方“吉祥”印,铸铭文《爱莲说》。韩焕峰应邀用大篆刻四方“吉祥”印,用金文书写《爱莲说),字迹雍容遒劲,力透纸背。2004年,又受邀为投资近千万元建的“孔子庙”主殿书写四米高长联。沧州与密山因为韩焕峰的篆刻书法艺术连起了一座友谊之桥。

       2004年,广东省雷州靖海宫楹联艺术碑廊广场,修建四通巨碑,邀请当代书坛有名望的书法家分别用真、草、隶、篆四种字体书写。全国一共选了四位名家,其中就有韩焕峰。他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用篆书《千字文》,于四尺仿古宣纸,整整写了33张碑文,放大一倍勒于高2.5米,长40米的碑石,蔚为壮观。被媒体誉为“篆书天下第一碑”。负责筹建此碑廊的李建华先生万分感慨,给韩焕峰写来四封信,用26页信笺表达了对韩焕峰精湛的书法及敬业精神的崇敬:“先生的书道与人道,作品与人品,风格与人格,素为书坛称道。拜赏巨作,确实精彩至极,更是当代书坛一件少见的经典之作。勒石竖于靖海宫,碑廊必将更为生辉。历史会铭记着先生的大名,您的大名也定会如同这石碑,流芳百世,万古长存……”

       同年5月,韩焕峰接到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邀请,为纪念堂治一枚“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印。韩焕峰深感任务重要,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他闭门构思,以“关防印式”镌刻出一枚典雅又凝重的印章,永久地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

       2006年11月,应新加坡啸涛篆刻书法会邀请,韩焕峰、冯宝麟、李泽成的篆刻作品在新加坡参加“第三届新加坡印人作品展”,展出作品一并被编入《新加坡印人作品集》。


2006年,韩焕峰第三次应邀赴新加坡参加第七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接见


       2007年,韩焕峰受南运河管理处之邀,为大运河碑廊创作了约两吨之巨印“人智河情”,安放于大运河碑廊。边款刻下他的自作诗:“运河故道建碑廊,古郡浮阳添锦装。泼墨挥毫书盛世,人智河情民安康。”记载了古运河文化,赞扬了古郡盛世,同时为沧州增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同年6月,西泠印社主办的“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海选活动举行。韩焕峰率领48名社员来到华北赛区,经三轮评选,7位登顶。同年9月,韩焕峰带队赴杭州参加总决赛,又有4人进入全国前50名。得到西泠印社的高度赞扬,被媒体称为华北印坛的一支劲旅。著名篆刻家杨鲁安先生因此将沧海印社与西泠印社相提并论,留下了“南有西泠,北有沧海”之佳话。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韩焕峰又创下一大盛举。作为一个印人,韩焕峰无疑是敏锐的。他从一枚“中国印”奥运会会徽得到启发,他要为奥运冠军每人治一方印。他联合沧州市体育局、《沧州晚报》,策划了“治中国印·扬冠军名”活动。他组织了印社8位顶级篆刻家,组成8人创作小组,每产生一名冠军,就立即创作一方名印,次日在《沧州晚报》刊出。共为中国奥运冠军治印60方,堪与“中国印”同辉相映。原沧州地区行署专员、省文化厅厅长郑熙亭赞扬说:“这些印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是史无前例的丰硕成果,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沧州人民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是无价之宝,为沧州的文化事业创造了财富。”

       奥运会结束后,韩焕峰又将这批记录着历史荣光的“冠军印”,编成一部《中国奥运冠军印谱》,为奥运冠军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2009年,韩焕峰携“中国奥运冠军印”走进央视“鉴宝”栏目


       治冠军印期间,《沧州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等数十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消息传到各大媒体,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和记者慕名前来考察,亲领了沧海印人的团体面貌和治印水平,决定在央视“鉴宝”栏目录制一期节目,以弘扬印学。于是,韩焕峰携60枚冠军印应邀走进央视“鉴宝”栏目。此节目在中央二台连续四次播出,收视率达到了两亿。沧海印社也成了中国印坛上走进央视的第一个篆刻组织。

       10月,“和平颂”神七太空飞行艺术之旅,向全国书画、篆刻界名家邀稿,搭载“神七”遨游太空。韩焕峰选送了印社四名社员的书法篆刻作品,这一枚枚小小的印章,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与“神七”一起奔向了太空。

       12月,韩焕峰的篆刻作品,被特邀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同年,他的作品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金石永寿篆刻艺术展”。

       2009年10月,“中国篆刻”世界申遗获批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篆刻艺术从此豋峰造极。韩焕峰受邀先后参加了“全国印学研讨会”“三北地区研讨会”“全国首届篆刻学暨篆刻发展战略研讨会”“西泠印社2018国际印社社长高峰论坛”等高端印学研讨会。

       2013年,韩焕峰高票当选为西泠印社理事。有人赞他:“继绝传薪,河北仅此一人也!”

       2016年,“G20国际峰会”在杭州召开,20个家国元首齐聚杭州,韩焕峰应邀为南非总统治“祖马”印,作国礼相赠。

       2017年6月,韩焕峰应邀率团5人前往日本作文化艺术交流,其篆刻作品先后六次在日本展出。


2018年,韩焕峰应书画频道之邀录制《一日一印》“国庆特别节目”


       2018年9月,韩焕峰应邀为“国庆特别节目”治印“江山多娇”,并做客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进行现场解读。

       2019年初,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举办“大美之春”春晚,全国知名艺术家共两千人齐聚人民大会堂。韩焕峰等十位篆刻艺术家应邀参加,韩焕峰现场篆刻了“德厚流光”,为观众送上了金石迎春的祝福。后又以“全国榜样人物”应邀参加了“2019榜样春晚”,被授予“艺术大使”荣誉称号,被媒体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韩焕峰一边组织大型活动,一边同时编刊著书,为印社留下了每一个阶段的珍贵篆刻资料。他先后编辑出版了《沧州书法篆刻选》《沧海印社篆刻精品集》《墨海遗珠》《沧海印学研究文集》《河北印学研究文集》《名家题贺书画邀请展作品集》《韩焕峰皕斋印集》等30余部篆刻研究及作品集。


2018年,韩焕峰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参加2019“大美之春”春晚录制现场,接受央视主持人张泽群采访


       在韩焕峰的带领下,沧海印社相继与香港友声印社、日本东丘印社、台湾《印林》杂志社、韩国篆刻研究会、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日本日中艺苑等书法篆刻组织结为友好社团。这些年,印社共拍摄十余部专题艺术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河北电台等多家媒体播放,展现了沧州印人的风貌,弘扬了印学国粹艺术,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十四年来,沧海印社社员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权威性展览和评展中,作品频频入展和获奖。共计228人参展,特邀4人,获奖16人,入展45人。尤其在“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览”中,篆刻共有4人获奖,而沧海印社李泽成、孙宏伟双双获奖,占了全国篆刻获奖人数的50%。让印坛同行刮目相看,成为一时美谈。

       …………

       翰墨无言,金石有声。一次次盛大的活动,一件件作品呈现出来,一页页成绩飘扬而至。韩焕峰的成就简直“罄竹难书”!所有的这些荣誉,不仅仅是韩焕峰的骄傲,更是沧州文化界的骄傲。他的事迹被拍成电视专题片《篆刻家韩焕峰》等在市、省、中央电视台播放,他的作品被数十家碑林勒石,被中央电视台、中南海、国家博物馆及多家艺术馆永久性收藏。几十年的奋斗,韩焕峰将沧州的篆刻事业刻出了名堂,不但将之从沧州推向了全国,同时推向了世界。


《印之魂》作者


       崔新宇:原籍南皮,沧州市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现任沧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沧州市微电影协会副主席、沧州市国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国学》杂志责任编辑。擅长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体写作,至今积累创作100余万字,多篇文章获奖。作品散见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风》《沧州日报》《无名文学》等多家报刊,著有散文集《默写幸福》,报告文学《印之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