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第三次上井冈山时特别强调:“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这种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光辉,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
井冈山精神以其太阳般真理的光芒跨越时空照耀历史前进的方向!
井冈山精神以其大海般正义的力量排山倒海撼天动地鼓舞人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诞生于1927年9月至1930年2月。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培育了我党我军和人民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井冈山斗争,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奠定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烈焰到夺取全国政权的基础。
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成功典范。
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远继中华民族精神,上承红船精神,下启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建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奋斗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今天,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井冈山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在面临世界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以其跨越时空、深远厚重、永葆蓬勃旺盛鲜活激扬的生命力,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完成历史使命的不竭动力。
一、学习井冈山精神,坚持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始终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了近30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一片腥风血雨的社会局势下,我们党靠什么点燃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
正是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给处于水深火热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之光。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理想信仰的大旗,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情况下,打破了白色势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四面包围。
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及时改变以城市为中心的作战方向,勇闯新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经过三湾改编建设了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成立了一个全新的人民政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失败后的余部800余人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后,频遭反动武装袭击、寒冷饥饿、疾病折磨,在部队濒临瓦解的关键时刻,朱德、陈毅告诫大家要看清革命前途。在理想、信念的感召激励下,这支部队后来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艰苦转战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井冈山。
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日达数战。每次激战,彭德怀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带领这支部队战胜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的部队胜利会师。
学习井冈山精神,必须坚持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实现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两个始终的目标。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赓续井冈山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来源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指挥,来源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艰难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完善并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井冈山根据地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中国革命的航船度过急流险滩,一步步走向胜利。
在创立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斗争中,牺牲了48000多名革命先烈,有名有姓的只有15744人。有24位红军高级军政将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
建国后,1955年到1965年,我国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1613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59名。井冈山时期的开国将星有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五位元帅;粟裕、谭政、黄克诚三位大将;15位上将;21位中将;12位少将。
毛泽东是第一个洞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并付诸实践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为此下了几着妙棋,一是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建设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支部建在连上,党在军队有了灵魂和主心骨。二是吸收新党员举行入党仪式,加入永不叛党的内容,党员有了仪式感和牺牲精神。三是加快建立湘赣边界所辖各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工会、农会、青年、妇女等各类群团组织,设立各级党委、支部、党小组,选择并选举具有领导能力、实践经验和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做主要领导人,形成了党对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绝对领导的地位。
以共产主义为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地位,把党政军民铸成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铁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反国民党四次进剿、三次会剿的残酷战斗中,展现出了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英雄风貌。由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立并建设新中国的伟大胜利。
在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新长征中,赓续井冈山精神,必须进一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四个意识。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两个维护。
三、传承井冈山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理念,立足五个时代,经受四大考验
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人解民倒悬的爱国主义实践,是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全面创新的伟大里程碑。
一是思想理论创新:首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解决了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二是根据地的创新:井冈山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建立的第一块红军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为党在全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指明了道路,
三是军队建设创新: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发扬民主,官兵平等,支部建在连上,成为军队的灵魂。
四是党的建设创新:在党政军、各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的党委、支部、小组,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制度。
五是军队任务创新:红军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的任务不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众工作。
六是军队纪律创新: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纪律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建军宗旨,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七是军事理论创新:毛泽东、朱德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16字决。毛泽东把这16字决称为"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相互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由此发展为人民军队后来的系统的战略战术。
八是土地革命创新:颁布第一部井冈山土地法,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贫苦农民获得土地,看清了红军确实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倾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奠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九是组织方法创新: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围绕动员人民、组织人民、武装人民,创造了一整套宝贵经验,解决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状况,保证了中国革命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走向胜利。
十是政权建设创新:一切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十分重视进行政权创新建设实践,各级政府设立党委和政府两套班子,党委负责政治战略整体方向,政府负责具体事务。
十一民主法治的创新:根据地党政军实行民主与法治,党内和政府实施民主选举制度。根据地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井冈山精神是我党引导历史潮流、实事求是的伟大的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实践井冈山精神,立足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