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人物风采>名家荟萃

侯万福:崔春奇印象

来源:中国周刊   (2022-07-24)  作者:侯万福  

       我和春奇相识在1998年冬季。那年的冬天,天很冷,但没下雪。

       在那个冬季,他作为省教育厅思政处的领导,带领我们几人,赴省内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进行专项评估。从那时起,我们便熟识了。以后,随着季节变换,时序更移,我对他的了解也愈加明晰,愈加深刻了。

       春奇,1951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栾城县苏邱村。苏邱村是唐代宰相、著名文学家苏味道的故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是苏味道的后裔。“三苏”源于栾,发于眉。苏辙作《栾城集》,以栾城地名为其著述命名,也意在不忘故里。

       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村庄,在这散发着深厚文化气息的土地上,春奇从小就受到家乡浓重的文化传统滋养和浸润。可以说,他的精神世界,从小就存储着良知、道义、律己、担当的赤子情怀。因而,在他以后的工作历程中,凸显并保持着一种勤奋好学、谦虚礼让、谈吐直率,为人正直、求真务实的精神高度,在社会浮动的旋转中,把牢人格坚守和文化传承。

       在和他相处中,他总是在偌大世界中,寻找着属于他的生命存在方式。他像一团火似的,干起事来热情执着,无论是工作,还是书法创作,皆为如此。每次见到他,总是被他那神清气爽、自信从容、高谈阔论、笑声朗朗所感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谈论最多的是书法艺术及其创作,书法成了我们之间见面或通话时的恒久话题。

       艺术,首先是一种爱好,书法是爱好中的一种。爱好,是由形式、内容、个性、心态等组成的。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志趣与爱好,往往在不知不觉的涌动中充当着媒介,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像磁铁一样,相互吸引。书墨缘,把我俩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我在和他相交十数年,慢慢了解到,春奇在9岁时,就在祖父、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开始临帖,习练书法,开始做起春节写春联的事来。正是这种由内而发的爱好情趣,成为他日后对书法的孜孜以求,成为他不断探索书法王国奥妙的不竭动力。

       哲人告诉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性,知与行的一致性,是构成一个成功者运行轨迹的基本路径。

       在他24岁时,他们村来了一位大书法家,这就是后来连续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刘炳森先生。春奇在父亲的主持下,正式拜刘先生为师,向刘先生学习书法。刘先生对春奇说“你首先要读帖,要像读书那样,认真仔细地读帖,以求认识字帖。认识字帖、吃透字帖,认清这个字,为什么好看,为什么这样写,不那样写。要解决一个对字帖的认识问题,然后下笔。看明白后,反复写,不要求多,要认真写,要长期坚持。练习方法主要是用笔问题,像咱们吃饭拿筷子,要自然才能自如。墨不能蘸得太多、太勤。写出来的字要有美感。”刘先生的朴实语言,春奇听得出神,默记在心里。自那以后,他心摹手追,从不中辍。从传统入手,师古而出新。后来,他对我说:“学书法,就要放大古人,缩小自我。” 这是他对学书的深切体会。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承载着每一历史时代的精神气象。汉字、毛笔、中国人的天生灵性,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

       春奇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楷从柳、颜、赵入手;行草从毛泽东、颜真卿、米芾入手并攻“二王”、王铎;隶从《曹全碑》、《乙瑛碑》入手,攻《张迁碑》,《朝侯小子残碑》,《西狭颂碑》,《鲜于璜碑》,《华山庙碑》等。他几十年耕耘,寒来暑往,持之以恒。依帖习作,守望经典。当浮躁之风充斥书界,有的人以奇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的美学原则,牢记刘炳森老师反对怪书、丑书的教导,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的字,在汗水与耕耘之间获得了丰硕成果。

       2013年12月,春奇出了他的第一本书法集,自署《墨海书山五十秋》,他送了我一册。当我翻开书集时,我被他的书法的神韵和气势所叹服。顿时,有一种望者息心,览者动色之感。集子中有篆、隶、楷、行、草多体。每幅作品的用笔线条、结构、章法都显功底深厚,件件作品都渗透着浓浓的书卷气。

       书作,最能表现作者心声气韵。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蹈,那么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

       春奇好读书,善思考。我第一次接触他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时评估工作很忙,他总是利用晚上时间,抽空读他随身携来的书籍。他读书很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和书法理论,更是喜爱有加。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难怪他写出的字,有着文人的气质。

       书作的气势是内在的东西,神韵是外在的体现。书法有气势才能活,才能出现无意于佳乃佳的奇妙效果。

       事实上,决定一个人作品层次的,终归是境界。境界的上升,来自于自身的修炼修为,来自于自身的学养。

       读书与书法,两者相辅相成。读书和书法创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一般的艺术实践到自然自道的飞跃。

       春奇对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有总结有反思,有自信有追求。他在学书的过程中,不断追寻各个历史时代的精华,又把历史赋予的文化精神运用于当今时代。他热心服务于社会,热心于书法教育事业。他书写的楹联点缀着景区,增添了景观的人文色彩。他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书法,学习中国书法。他走进农村、军营、社区,为子弟兵写作品,为乡亲们写春联,送去暖暖的春天祝福。

       他对我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奋蹄”是自勉,是共勉,是鞭策,是激励,更是春奇的品格。(作者侯万福,著名书法家、河北地质大学教授)  

2015年12月